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勐养镇:打造旅游休闲新小镇

西双版纳报  2015-03-19 09:51

近年来,景洪市勐养镇以唱响“傣乡勐养、野象乐园”名片,打造生态“三亮”旅游休闲小镇为目标,在创建生态乡镇过程中,通过“四个大抓”,即大抓科学规划、大抓宣传教育、大抓设施建设、大抓环境监管,使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城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勐养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建设与生态相促相融,把做好小城镇科学规划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该镇对原有的《景洪市勐养镇环境规划》进行修编,在修编过程中,着重突出生态建设工作,选择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的地区,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的方式发展经济。加强集镇、村庄、公路、河流等重点区域绿化。增加森林面积,严守耕地红线,合理使用建设用地,严惩非法使用农保地、毁林开荒的行为。注重与生态功能区划相融合,着眼于从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上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适宜的产业布局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村的古树每一棵都有自己专门的标牌,它们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见证着寨子的发展变化。它们象征着我们傣家人对生态的认识,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寨子,这是村民们的共识。”在勐养镇曼景坎村委会曼掌村民小组,村小组长岩论这样对记者介绍到。全村20多棵古树,都被村民们自发地列入了保护范围。

“曼掌”傣语意为大象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傣族村寨,自然生态良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走进曼掌村,仿佛走进一个小型社区,每走百米就有一个竹编垃圾桶供村民使用,村内道路由村老年协会负责定期清理打扫;水泥化的村寨排污管道将污水引出村外,污水经过蛇型氧化池进行自然降解、净化;在村口,村民正将垃圾分类投入到新修好的分类处理垃圾池。岩论说:“以前村里的垃圾没地方放,都堆在了村口,占地方不说,还污染环境、影响村民出行。经过村里开会讨论,村民们一致同意修建分类处理垃圾池。看,现在都分类燃烧,垃圾灰还能做生态肥,太好了!”

自2009年村“两委”换届以来,曼掌村以修整村规民约为契机,全面推进村生态文化建设,使全村群众都参与到生态文化保护中来。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先后将村里的两口老水井修葺一新、新建分类处理垃圾池、放置村内垃圾桶、搭建大舞台,并开办了村内夜校教授傣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老年人想开展一些活动没有钱,只能在家带带孙子。现在好啦,村里每户每年交50元给我们老年协会作为垃圾清运费,每天早上都有会员负责村内垃圾的清扫工作。环境干净了不说,村老年协会活动经费也有了保障。”村老年协会副会长玉拉高兴地说。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即将到来,玉拉正和会员们编排着新舞蹈,一想到能和邻村的伙伴们“比舞”交流,玉拉的脸上满是希冀。

在巩固提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中,勐养镇大力推进森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严格落实云南省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偿制度,落实专职护林员制度。目前全镇森林资源呈逐年增长态势,森林总面积8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6%。

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勐养镇还积极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三亮”旅游休闲小镇。以创建生态乡镇为契机,紧扣“生态”主题,力求将勐养镇打造为生态“三亮”旅游休闲小镇,即中国野象镇、纯天然大氧吧、生态民俗文化三大亮点。在创建工程中,该镇编制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项保护规划和各类详规,严格执行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标准。同时,积极促进以曼掌为代表的傣族古寨建设和发展,以点带面,激活乡镇文化元素,催生以傣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保护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以曼掌文化农庄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文化载体,挖掘原生态、本土化、群众性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和增长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